暖冬还是要进补? 燥热体质应斟酌
在寒冷的冬季里,民众喜欢全家共享姜母鸭、麻油鸡等美食,既团圆又进补。卫福部彰化医院的中医师张炜东提醒民众,进补需视体质而定。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来说,这些美食是极佳的滋补选择;而对于体质燥热的人来说,则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引发不适。在这个特殊的冬季里,因为气温起伏较大,进补的次数和量都需要特别留意。
今年的冬天与往年不同,气温在冷气团的影响下骤降,而在没有冷气团时则温暖如春。民众在进补时需减少次数,适量减少中药材的用量,以免在天气回暖时因过度进补而导致体内火气过旺。
值得注意的是,温热补法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群。这类人群常感手脚冰冷、容易感冒,适合享用羊肉炉、姜母鸭等温热滋补美食。体质燥热的人则不宜过度进补,否则可能出现口干舌燥、口唇破裂、牙龈肿痛、流鼻血及失眠等症状。
张炜东医师还指出,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在进补时需要适量。某些中药较为滋腻难以消化,而药膳中丰富的肉类和油脂也可能对肠胃造成负担。感冒或发炎的人也不适宜进补,以免加重症状。
对于患有高血压、痛风、高血脂、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进补时需更加谨慎。应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内脏和肉类,只能少量进补。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温补的中药,并需注意盐分的摄入,以免血压升高。在饮食上,可以选择羊肉、核桃、黑芝麻等入肾的食材。
根据古人的经验,冬季的生活作息需要避寒。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抵抗力较差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在户外气温较低时,应尽量待在室内,使用电暖器等电器保持室内温度稳定。气候不稳定时,传染性疾病较多,因此应减少前往公共场合。
在冬季,尽量做到“早睡晚起”。张炜东医师建议,等到气温较高时再起床,并在起床后先在床边活动身体,待身体暖和后再下床。还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以避免因受寒而感冒。穿着方面,可以采取洋葱式穿法,随时增减衣物。
进补需视体质和环境而定。在这个特殊的冬天里,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进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