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称小鹏汽车自动辅助驾驶失灵
事故案例回顾与车主反馈
一、Y字路口碰撞事故引发关注
在2025年3月2日的一次驾驶事件中,小鹏P7+的车主在开启NGP辅助驾驶功能后,车辆在Y字路口发生碰撞事故。车主表示车辆在该路口并未按照预设路线行驶,而是径直撞上了右侧的护栏。对此,车主认为问题出在智驾系统的“方向感不清晰”,而小鹏汽车则表示正在调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原因为“路况识别不清晰”。这一事件引起了广大车主和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
二、AEB功能未触发成争议焦点
另一引起争议的事件是有车主投诉称,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未触发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导致事故发生。对此,小鹏汽车回应称AEB功能并不能识别逆行车辆等特殊场景,并且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手动驾驶状态,因此不认定为智驾系统的责任。这些反馈引发了关于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安全性的讨论。
技术局限与官方应对策略
一、功能边界明确标注
小鹏汽车在其用户手册中明确标注了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局限性,如AEB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不适用性等。这是车企对技术局限性的明确告知,也是对用户的安全警示。
二、硬件与算法升级进行时
为了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水平,小鹏正在加速技术布局。不仅为香港用户免费升级遥控泊车功能,并申请相关许可。在采取低价策略的背景下,部分车型在硬件配置,如算力芯片等方面被质疑是否能满足高级智能驾驶的需求。这也暴露出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在成本和性能之间的挑战。
行业背景与竞争态势
一、行业洗牌与技术竞赛加剧
何小鹏预测未来三年内国内车企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最终存活的企业可能不足五家。这一预测显示出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车企必须在自动驾驶、多语言交互等领域取得突破,否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二、竞争对手动态不容忽视
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通过预埋L3级硬件或开放生态系统等方式,进一步压缩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市场空间。这些科技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进展,对小鹏汽车等车企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
用户建议与后续处理措施
车主在使用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时,需关注系统限制,避免过度依赖。在发生事故后,可通过官方渠道申请数据调取与责任认定。小鹏汽车积极回应车主需求,承诺优化用户体验细节,如门把手设计。但对于近期事故是否与系统缺陷有关的问题,并未直接回应。这些事件提醒我们,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识别盲区等问题,车企需加大在技术迭代、用户教育及责任划分等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