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理解“人文”的深层内涵,需要从它的基本解释开始。这是一个概念丰富且难以精确描述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人格、个性、生存与生活意义,乃至理想与命运等息息相关。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文主义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和人性,更注重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从这个角度看,人与一般的“物”截然不同,其本质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文明建设的根基在于精神。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它追求人类的解放与自由。一言以蔽之,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物质文明的进步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市场化为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与物质的享受。市场经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特征也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消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情感关怀的迫切需要日益凸显,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关怀之间形成了深刻的矛盾。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深刻立足于人的自身建设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思想高瞻远瞩,具有深远的意义。新闻报道作为最重要的宣传途径和最常见的文化载体,应当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贯注能够深化新闻主题、扩充新闻内涵、提升报道品味,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这样,新闻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双重构建,新闻报道将赢得更多读者,为其自身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
因此走进市场与人文关怀并非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新闻报道在市场化的必须承载人文关怀的重任。这样的结合将使新闻报道更具与温度,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人文精神的融入也将使新闻报道更具价值,更能体现出新闻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应用写作》2002年第7期改版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