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高额彩礼何时休
农村彩礼问题:从痛点到治理之路
近年来,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愈演愈烈,成为社会的痛点。央视的《焦点访谈》和《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多次报道相关案例与治理进程。下面,我们将从现状、政策治理、典型案例三方面梳理这一问题的关键信息。
一、现状:婚姻变“金钱交易”
农村彩礼的金额持续攀升,已经导致部分地区彩礼金额畸高。如甘肃庆阳、江西抚州等地,彩礼金额甚至要求“30万+县城商品房”。这不仅使得部分家庭因无法承担高额彩礼而被迫借高利贷,还出现了许多因婚致贫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现象已经引发了众多的社会矛盾,某地法院统计显示,23%的离婚纠纷直接源于彩礼债务纠纷。类似悲剧频发,让人痛心。
二、政策治理:中央与地方协同作战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治理。中央政策不断升级,连续六年关注高额彩礼问题,今年更是首次提出“综合治理”思路,将彩礼治理纳入乡村振兴与移风易俗重点领域。
地方也创新了多种举措。一方面通过法律约束,如江西、河南等地试点“彩礼累进税”,对超出当地人均收入三倍的部分征收20%的调解基金;陕西榆林设定彩礼上限,超标者将受到一定的处罚。另一方面,通过柔性引导,如评选“移风易俗模范家庭”,修订村规民约等,倡导文明婚俗。河南兰考等地还通过“红娘协会”调解彩礼矛盾,为双方提供和谐沟通的平台。
三、典型案例与治理成效
央视也报道了许多相关案例。例如,江西赣州一对情侣因彩礼金额过高而陷入分手僵局,反映了城乡彩礼标准的鸿沟。《新闻直播间》也跟踪报道了地方治理实践,如甘肃陇东地区通过“彩礼贷”争议倒逼政策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陕西榆林的老赵家因彩礼金额从18万降至6万,并因此获评模范家庭,显示了政策与舆论引导的双重作用。江西金溪县设定彩礼上限后,纠纷案件同比下降40%,治理成效显著。
总结与展望:
高额彩礼治理仍需长期推进,需要在法律约束和文化重塑之间取得平衡。央视等媒体的持续关注将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中央政策的深化落实,如“累进税”试点的扩围,可能为破解难题提供新的路径。当前治理已从“破冰”阶段迈向“破局”阶段,但要彻底撕掉婚姻的“价格标签”,仍需、社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最终能够找到一条解决之道,让婚姻回归其本质,而不是被金钱所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