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就必须补肾吗?
在人们的观念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仿佛“中年”和“开始衰弱”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对。特别是在广告的熏陶下,诸如“十男九虚”、“疲劳即肾虚”、“肾虚需滋补”的说法,让许多中年人自我暗示觉得自己真的“虚”了。为了寻找心理安慰,许多人选择购买补肾药物。中年生活真的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地补肾吗?
其实,“虚”这个概念大多源于心理压力。在中医的语境里,“肾”是一个涵盖了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多方面的生理概念,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元气之源”。而“虚”则表示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状态。肾虚的人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的症状,如反应迟钝、性功能减退、容易骨折、贫血、尿频尿急、腰腿酸软等。这些症状在中年人当中很常见,但其主要源头却是心理压力,而非真正的肾虚。这些人并不需要补肾治疗。
关于补肾,其实存在许多误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疲劳或年龄增长就需要补肾,这是不准确的。如果不需要补肾的人滥用补肾药,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破坏身体各脏器的阴阳平衡,甚至加重病情。同样,有人认为只要脾胃不好就需要补肾,这也是错误的观点。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补错方向,反而会使病情恶化。
那么,如何保护肾气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领。适度的运动能改善体质,强化筋骨,从而巩固肾气。要适度节制,避免过度消耗。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肾气的重要保证。若在日常生活中忽视对肾气的保护,无论吃多少补肾的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有很多具有补肾功效的。比如猪腰花、牡蛎和核桃。它们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对补肾大有裨益。如果怀疑自己肾虚,不要擅自进补,应该寻求专家的确诊,这才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中年生活并非必然需要大费周章地补肾。了解“虚”的真正原因,认清补肾的误区,注意保护肾气,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中点。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利用食物进行滋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