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和任泽平吵架
但斌与任泽平围绕A股市场走势的争议自今年十月初始逐渐升温,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公开争论。这场争论最终因双方的人身攻击而激化,导致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相继被禁言。以下是关于此事件的关键节点和核心争议的具体描述。
一、观点分歧的起始
但斌在十月港股大涨后,发出警告称“暴涨必有暴跌”,提醒普通投资者谨慎对待股市投资,尤其是涉及养老和育儿等重要资金。而在随后的A股调整中,但斌再次强调风险,并含蓄批评了任泽平对市场的乐观预期。任泽平则坚定看多立场,不仅建议“持股过节”,还坚信A股将继续上涨。
二、争论的升级与恶化
但斌公开批评部分“专家”鼓吹大牛市误导股民,并指责他们应对此负责并道歉。而任泽平对此的反击则涉及人身攻击,指责但斌在专业能力上的不足和在道德上的缺失。任泽平甚至对但斌的言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称其“吃中国人的饭,砸中国人的碗”,将其标签化为“汉奸”。此后,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在市场上的表现,争论焦点逐渐偏离了市场分析的核心。
三、社交媒体账号的禁言结果
由于争论中涉及的人身攻击和违规内容,从十月十五日起,但斌与任泽平的微信公众号及微博账号均被禁止关注或更新。尽管平台方没有明确说明原因,但不难推测这与他们之间的激烈争论有关。
四、争议的核心与市场反应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两位经济学家在市场剧烈波动下的不同立场和观点。但斌基于长期投资理念强调风险,而任泽平则从政策与经济复苏的角度看好牛市。这场争论最终演变成了道德批判与人身攻击。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场争论更多是一场“流量之争”,对普通投资者的参考价值有限。事实上,两位经济学家是否重仓A股尚未明确,这也让这场争论的实质意义更加复杂和模糊。这一事件反映了市场剧烈波动下投资者情绪与舆论场的复杂互动,也凸显了财经领域公众人物言论边界的争议性。无论如何,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经济学家们应该更加注重言论的理性客观和专业性,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