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病因早期诊断有利器!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可排除阿兹海默
失智症浪潮汹涌来袭,早期精准诊断至关重要。失智症是一系列疾病症状的统称,与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减退紧密相关。其中,阿兹海默氏症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六成,属于退化性失智症的一种。
为了助力医师精准用药,减轻病人药物负担,医院引入了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技术。这一德国研发的新科技能够揭示病患大脑中的病理变化。病患通过注射正子药物后,药物会与大脑中的类淀粉蛋白结合。随后,通过正子断层造影扫描,可以形成β类淀粉蛋白在大脑中的分布图像。这一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认知障碍的病因诊断依据,能够确诊或排除阿兹海默氏症。
据内政部统计数据估算,全台失智症人口达到269,725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每12人就有1人患有失智症,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每5人中有1人。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失智症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有效预防和早期正确诊断是延缓失智症的关键。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蔡铭骏指出,失智症的早期诊断是减轻患者负担的关键。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进步,失智症的诊断进入了生物标记检测的时代。不同种类的失智症具有不同的生物标记,而脑中的生物标记可以作为诊断的精准依据。医院成立的失智症团队集成了多学科专家,为病患及家属提供最完善的诊断和治疗环境。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庄皓宇强调,阿兹海默氏症在失智症中最常见,占60-80%。该病症患者的脑中出现类淀粉蛋白堆积和神经纤维缠结等生物标记。类淀粉蛋白正子造影技术可以早期协助诊断阿兹海默氏症,对于疾病的早期处置和治疗至关重要。
蔡铭骏医师提醒,正常老化和失智症在记忆力的衰退上有显著差别。失智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忘记事物的频率较高,并且有明显的逐渐恶化情形。除了记忆力减退,语言、运行能力和空间辨识能力等认知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到失智症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测。
由网友『选择孤独』至本站。请注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未经本站核实,读者请自行研判。如发现侵犯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