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巨型关公像或将搬迁
一、决策流程与搬迁方案
针对网络上热议的“关公像或将搬迁”传闻,荆州市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多次公开表示“具体整改方案仍在深入研究中,尚未最终确定”。他们深知这一决策涉及众多方面,影响深远,因此承诺在方案最终确定后,会主动向社会公布并回应公众的关切。时光荏苒,截至2025年3月,那份备受瞩目的搬迁方案依旧在反复打磨中。
关于雕像是否违规的认定,依据的是《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座雕像的问题主要在于:未经规划许可即进行建设,属于明显的违法建设;更重要的是,它的建造严重破坏了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脉,与荆州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定位格格不入。
二、搬迁背后的故事与争议焦点
这座关公雕像,高达57.3米,造价高达1.729亿元,自2016年建成以来就因其违建问题而饱受争议。其实,雕像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建设过程中的违规操作。随着舆论的发酵,特别是在住建部于2020年明确整改要求后,搬迁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曾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他提到:“每一块铜片都在提醒我们,这是给我们的响亮耳光”。这反映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审批缺失、监管不力等问题。公众则批评该项目为“形象工程”,认为其耗资巨大却无实际效益,呼吁对其进行整改。
三、搬迁的经济账与费用
关于搬迁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拆解及异地组装费用,预估为0万元;其次是土地及配套工程费用,高达1.15亿元。两项费用相加,搬迁的总投资达到了惊人的1.55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投入。
这一事件被机关报列为“形式主义典型案例”,警告各地要避免盲目追求“大”“最”“全”的政绩工程。因为这类工程往往忽视了项目的合规性审查,导致资金浪费和不必要的麻烦。
四、同类事件的比较与启示
我们来看看肇庆的关公像案例。肇庆北岭山的关公像因为“违法用地、未履行规划审批”手续,也在不久前被拆除。官方明确表示,这与风水无关,完全是依法处理违建。
总结来看,荆州巨型关公像的搬迁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搬迁问题,它反映了城市建设中规划审批与政绩冲动之间的矛盾。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加强项目的合规性审查,避免陷入“违建整改”的恶性循环。我们也应该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推动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