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标准备案
一、备案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标准的制定与备案更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哪些情形需要进行备案呢?
当企业所设定的食品安全指标超越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时,如广东省明确要求的那样,这样的高标准指标是需要向相关部门备案的。而当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时,更是必须制定并备案企业标准,以明确产品的安全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仅包含非食品安全指标如感官要求、工艺标准等的企业标准,则不在备案范围内。
二、备案的性质与原则解读
备案,这是一个存档备查的程序,它并非行政许可,更多的是对企业的标准和责任的一种监督和确认。企业需对备案的标准内容负全责,这足以看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我们鼓励企业制定超越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但备案后的标准仅限本企业使用,不得作为其他企业执行依据,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备案流程与材料的便捷性
备案流程日益便捷,自2024年6月起,取消线下纸质材料提交,通过省级卫生健康部门指定平台在线完成备案,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精力。而备案材料主要包括企业标准文本、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对比说明以及企业法人承诺书等,确保备案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四、备案后的管理与监督动态机制
备案并非一劳永逸,备案后的管理同样重要。企业需要定期自查标准执行情况,及时更新备案内容,监管部门也会通过飞行检查、暗访等方式核查企业标准实施情况。对于违规行为,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或“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将严厉查处,确保食品的安全。
五、备案编号与公开要求的透明化
备案编号是企业标准的唯一标识,企业通过自行编制的格式如“Q/ABCD 00012025”进行编号,并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或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官网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附:备案咨询与技术支持的完善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为企业提供了备案指导,如北京市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及电话咨询等方式办理。广东省则明确由地级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受理备案,同时提供技术核查支持,确保企业在备案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实现了对食品安全指标的动态监管,既保障了企业的创新空间,又坚守了食品安全的底线。这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