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用100多颗李子做酒装瓶爆炸
自制果酒引发爆炸事件,江苏盐城陈女士经历惊魂时刻
日期:2022年6月28日,江苏盐城陈女士在家中尝试用百余颗李子制作果酒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在发酵过程中,由于产生的气体压力过大,容器发生了两次爆炸。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厨房,随后家人将尚未完成的果酒移至卫生间,在次日凌晨,爆炸再次发生,果肉残渣甚至飞溅至屋顶。幸运的是,这次意外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事件原因
一、气体压力积聚:在水果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会分解糖分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容器是完全密封的状态,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压力会持续升高,直至超过容器的承受极限,最终引发爆炸。陈女士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塑料瓶并未预留足够的空间供气体释放,这也是导致两次爆炸的直接原因。
二、容器选择不当:塑料瓶和玻璃容器的耐压能力相对有限。特别是在长时间受压的情况下,塑料材质更容易发生变形甚至破裂。在此前类似的案例中,玻璃容器的爆炸甚至会导致割伤等伤害。
自制果酒安全指南
一、容器选择与操作规范:在制作果酒时,应选用耐压且可透气的容器,如带有气阀的专用发酵罐。避免使用完全密封的容器进行发酵。在装瓶时应该预留至少1/3的空间,以便气体能够自由释放。
二、发酵过程管理: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打开瓶盖进行排气,或者使用纱布等透气材料封口。应将容器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高温环境加速发酵过程。
三、食品安全风险警告:自然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野生酵母菌株的代谢过程并不稳定可控。建议大家谨慎饮用自制果酒。
类似案例警示
类似的事件在之前也有发生。例如,在2018年,广东一名女子在自制葡萄酒时,由于发酵过程中的气体压力膨胀,玻璃容器发生爆炸,双手被严重割伤。专家指出,工业化酿酒过程采用专业的发酵剂和工艺来控制风险,而家庭自制酒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对于陈女士的遭遇,我们应引以为戒,在自制果酒时要格外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