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本该是三世皇帝,却为何改称秦王&rd
在统一六国之后,他以威震天下的气概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称谓“皇帝”。秦始皇自认为他的功绩超越了前人,于是将两个伟大的名字合并,诞生了新的王号。他不仅设想了自己的王朝能延续至二世、三世,甚至直到万世。
尽管他的想象充满豪情壮志,现实却并非如此。出乎他的意料,他的“皇帝”称号只传承到二世就遭遇了挫折。一位大臣的反对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个称号,重新使用“秦王”的称呼。这位大臣的影响力之大,以至于一国之君的称呼都需听从他的意见,那么这位人物究竟是谁呢?
这位人物就是赵高。他之所以能继位,完全是因沙丘的一场阴谋。胡亥对赵高极为信任,将国家大事全权交给了他。在胡亥享乐的时候,赵高的权力逐渐膨胀,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不仅铲除了异己和忠良之臣,还将秦王室子弟几乎诛杀殆尽,以谋求丞相之位,行为不义。
作为丞相的赵高,将自己的亲信和女婿安插在朝廷之中,使得朝堂变成了赵家的天下。当时,百姓不堪暴政,起义频发,各国纷纷复国。赵高见到乱世却喜,觉得这是篡位的良机。他命令女婿阎乐冒充农民军进宫刺杀胡亥,又在宫中布下内应,致使胡亥自尽。
胡亥离世后,赵高手持玉玺准备登基。尽管朝中有许多阿谀奉承者,但忠良大臣也不少。赵高意识到直接夺取皇位恐怕难以得到天下人的信服。于是,他在皇室中找到了一个公子,准备让他顶替胡亥。
赵高认为此时的秦朝已非昔日之盛况,不宜再称“皇帝”,而应按照旧制称呼为“秦王”。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实际上是为自己留条后路。他希望通过保留“皇帝”的称号,为将来自己登基铺平道路。
赵高却没有料到,不仅天下人要杀他,他亲手扶持的傀儡子婴也有除他之心。对子婴而言,称“皇帝”还是“秦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除掉赵高,以免自己成为第二个胡亥。子婴与儿子和侍卫密谋刺杀赵高。当时赵高要求子婴斋戒五日以行登基大典,子婴却认为时机已到。他在登基之日称病不去,引发赵高的急躁。当赵高亲自来接子婴时,却被埋伏的侍卫刺杀于殿上。随后,子婴历数赵高的罪行并诛灭其三族。
子婴诛杀赵高后尚未来得及重新登位,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入咸阳。刘邦并未杀子婴,但不久之后的一场大火使咸阳城遭受破坏,子婴也悲惨地成为了秦朝的殉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