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工作易患低频听力下降 金融、IT界人士高发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时常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可能会遭遇“低频听力下降”的困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锡辉主任医师指出,近年来,“低频听力下降”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尤其在一些高压行业如金融、IT和传媒界中尤为突出。
金融界的林先生,年仅35岁,在银行工作的他因连续一个月的加班后出现耳鸣、听力模糊的症状。经过医院的确诊,他患上了“低频听力下降”。这一病症以前被归为突发性耳聋的一种,但现在业界将其单独划分出来,强调其特殊性并提醒公众给予足够重视。
陈锡辉医生指出,“低频听力下降”的患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长期劳累等。这些特点在一些高压行业中尤为明显,如金融、IT和传媒界。有专家推测,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听力便可能受到损害。
这种病症的主要表现是患者的低频听力受损,听力范围收窄。当声音分贝超过某个区间时,患者会感到难以忍受;而当声音分贝低于某一数值时,患者则听不清楚。由于男性声音低沉,许多患者反映“听不清男人的声音”。除了听力下降,患者还可能出现眩晕的症状,因为耳朵具有维持人体平衡的功能。
陈锡辉医生强调,“低频听力下降”容易反复发作,症状从轻入重。如果及时接受治疗,很多病人可以完全恢复;但如果频繁发作,听力可能会受到永久损害。有些患者甚至每隔几周就发作一次,到了熬夜工作就会“中招”的程度。
由于“低频听力下降”只是针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患者容易忽视,导致错过抢救听力的最佳时机。陈锡辉医生建议,除了少用塞入式耳机、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外,年轻人还应注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避免24小时沉浸在工作中,不要熬夜,以降低免疫力。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及早治疗。
年轻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高压环境下、经常熬夜、情绪紧张的人群,应该高度警惕“低频听力下降”的风险。在忙碌的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这一疾病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压力。希望年轻人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来源广州日报)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相关网站或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