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的酒局,三雅之爵和&l

生活常识 2025-04-17 10:59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汉末三国时期的酒文化,独特而又充满趣味。那时的人们饮酒,并非单纯的畅饮,而是融入了许多规则和讲究。

在荆州牧刘表统治的南土,当地的子弟和宗族创立了“三雅之爵”的饮酒仪式。这“三雅”指的是三种不同容量的酒缸:伯雅、中雅和季雅,分别能容纳七升、六升和五升的美酒。每当聚会时,人们的目标就是一起喝完这三缸酒,除非所有人都醉倒。为了确保大家真正喝醉,还使用大针来扎那些醉倒的人,以确保他们醉到极致。这种饮酒方式,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种独特的饮酒仪式,汉末的袁绍集团还有一种被称为“避暑之饮”的饮酒方式。在献帝来到许都后,袁绍集团为了与朝廷保持良好关系,从白天喝到夜里,所有人喝到“极醉”。这种不要命的喝酒形式被他们美其名曰“避暑”,让人哭笑不得。

尽管这些饮酒方式独特而有趣,但汉末三国的君主们却深知酿酒耗费粮食。面对农业退步的大环境,他们纷纷采取禁酒令来维持粮食平衡。曹操曾以制度形式禁酒,但效果并不理想。嗜酒之人纷纷偷偷酿酒或买酒喝,甚至给酒起名为“贤者”和“圣人”以躲避检查。面对这种情况,曹操甚至派出校事监察大臣们喝酒的情况。

在汉末三国时期,喝酒似乎就是在玩命。孙权和他手下的许多大臣都是嗜酒如命之人。孙权经常在宴会上与大臣们一起不醉不归,喝醉的标准是要醉倒在这钓台上才算完事。这种不要命的喝法引起了大臣们的反抗。东吴重臣虞翻曾在孙权称王的宴会上装醉抵抗孙权的劝酒。甚至孙权疑似因为酒后言语,但后来终于知道自省并下令,自己酒后说的话,全不算数。

孙皓作为孙权的后代,同样继承了嗜酒的性格。他每天宴请群臣,无论大臣们能不能喝,都要喝完七升酒。许多大臣为了避开酒的困扰,纷纷想出各种办法偷偷将酒浇在地上。有些人甚至在酒后仍保持威严,但这反而让君主误解为不想与其喝酒,从而招来杀身之祸。东吴著名“数学家”王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喝酒的奇怪规矩和君主醉酒后的残忍行为,其实都是群臣惯出来的。他们为了讨君主欢心或借酒席谋求利益,有时会纵容君主的这种行为。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君主的喜好往往会影响整个朝廷的风气。

汉末三国时期的酒文化既独特又充满趣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风险。人们在享受酒带来的快乐时,也需要理性对待,避免过度沉迷其中。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