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指责药企逐利致“冷漠”了埃博拉疫苗研制
疫苗研发之路:逐利与公益的博弈
一场世界卫生组织的负责人陈冯富珍所指责的医药行业的逐利游戏,让埃博拉疫苗的研发迟迟未能取得显著进展。这场疫情已经成为现代史上最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其严重性不容小觑。陈冯富珍更是在贝宁科托努的一次地区性会议上对医药行业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她指出,医药行业对利润的追逐,是导致公共卫生隐患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在一些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回溯到埃博拉病毒首次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的那一年1976年,当时这种病毒只在贫穷的非洲国家出现,因此疫苗研发的动力严重不足。随着埃博拉病毒逐渐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威胁,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尽管疫苗研发是一项耗时耗金的工程,但在生命面前,金钱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寻找疫苗的努力得到了全球的加强。
世卫组织及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报告称,他们希望最早在12月开始进行疫苗试验,最早明年4月就能知道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在健康志愿者身上测试两种试验疫苗,其中一种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另一种则由加拿大和纽琳基因公司联手研发。除此之外,还可能从2015年初开始在人身上测试其他五种疫苗。这一切都是为了与死神赛跑,为了那些因感染埃博拉而失去生命的无数无辜民众。
在这场与病毒的斗争中,一些国家和美国的一些州却采取了过于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过度的措施。他们对从疫情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或塞拉利昂返回的医务人员实行隔离。更有甚者,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暂时停止了给这些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的公民发放签证。这样的做法无疑给抗击疫情的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担忧,他强调阻止病毒的最佳途径是从源头上阻止,而不是限制人员流动或贸易。他高度赞扬了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牺牲自我来抗击埃博拉的医务人员,称他们为“非常杰出”。
在这场与埃博拉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看到了公益与逐利的博弈。希望这场战斗能早日结束,让人类重新回归和平与安宁。我们也从这场疫情中看到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看到了国际合作在抗击疫情中的关键作用。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与未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