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血铅超标事件频发的背后
微微健康约评论员大蒙剖析血铅超标事件
随着血铅超标事件的频繁发生,民众的心情愈发沉重。每一次的血铅超标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都是无辜的儿童,这样的悲剧让人愤怒和痛心。那么,究竟是谁导致了这一幕幕的悲剧?
血铅超标事件如同烫山芋一般,在全国各地频繁出现。陕西凤翔、福建上杭、广东清远、云南鹤庆、河南济源、湖南郴州等地均遭受过铅污染的侵袭。而安徽怀宁在2011年的血铅超标事件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谁是这一切的背后黑手?
表面看来,涉事污染工厂无疑是罪魁祸首,铅污染源于这些工厂。监管部门同样难辞其咎,他们为何监管不到位?这些原因都过于表面,媒体往往忽视了血铅超标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深入剖析,血铅超标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中国选择了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来支撑经济增长,其中铅产业尤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出口国之一,出口量逐年增长。而铅产业的发展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汽车市场规模的壮大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铅产业这些下游产业的迅速壮大。铅矿分布广泛的中国,炼铅工厂自然遍布各地。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铅价一路飙升,吸引了大小矿场的加入。大矿虽然披着合法的外衣,但也可能造成污染;小矿技术落后,更加肆意破坏环境,导致当地人血铅超标成为常态。
以政绩与经济挂钩的考核机制也导致了地方在监管炼铅企业时的犹豫和不敢过严监管。一个不敢管,一个则是随意排铅渣,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血铅超标事件频发。
血铅超标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产业结构、考核机制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不能让这样的悲剧继续上演。
本稿件为微微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