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员叫嚣对中国展开冲刺
截至2023年4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启动了一项名为“90天冲刺”的行动,这一计划一直持续到2025年3月27日,成为中美博弈中引人注目的对抗性举措之一。该计划由美国国土安全部长亚历杭德罗马约卡斯提出,旨在动员全部门力量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一、计划背景与框架
这项计划的出炉并非空穴来风。2023年4月,美国国土安全部针对中国首次启动了“全部门90天冲刺”行动。该计划要求各机构在短短90天内完成对华威胁评估,并制定出应对方案。美方的宣称理由是,中国正利用国家力量破坏美国利益,而且这一威胁的演变速度正在加快,因此需要采取短期高强度的行动来调整策略。
二、六大核心措施
该计划主要围绕六个优先领域展开:
1. 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美国指控中国可能对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发起“攻击”,因此要求强化防御体系。
2. 供应链打击:美国将药物滥用问题归咎于中国,并声称要“切断全球供应链”。
3. 旅行系统审查:美国以“防止技术窃取、骚扰持不同政见者”为由,加强对中国公民赴美的签证和入境审查。
4. 经济影响力遏制:通过供应链审查和投资限制,限制中国在高科技、关键矿产等领域的竞争力。
5. 地缘竞争扩展:在北极和印太地区加强军事存在,以遏制中国在海洋权益、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影响力。
6. 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跨层级和私营部门的涉华情报网络,强化针对“中国威胁”的话语传播。
三、美方策略实质
在这项计划的背后,隐藏着美方的策略实质。一是转移国内矛盾,将药物滥用等内部问题归咎于中国,以掩盖其内部治理的缺陷。二是选举政治驱动,正值美国两党争夺反华话语权的高峰期,该计划被用来展示对华的强硬姿态,服务于政治竞争。三是技术封锁的延伸,结合同期出台的芯片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政策,形成了对华科技遏制的系统性布局。
四、中方立场与反制措施
对于美方的这一行动,中国外交部明确指出,这不过是经济胁迫与军事威胁的老套路,其本质在于维护霸权而非解决实际问题。中方也通过数据反驳了美方关于药物管控的指责,指出自1996年起中国已严格管控药品,而美国仅占全球5%的人口却消耗着80%的药物,制度性缺陷才是问题的根源。
尽管该计划在2023年7月形成报告,但实际上其效果有限。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外交和经济政策上的主导权缺失,导致多数措施仅限于舆论造势,未能实质性改变中美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