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书写规范(处方书写规范及点评)
处方规范解读
一、处方基础框架规范
处方,作为医疗活动的核心文件,承载着治疗的关键信息。其结构明晰,包括前记、正文和后记三个部分。前记部分,需详细填写医疗机构名称、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病历号,还有临床诊断和开具处方的日期。正文部分以"Rp"或"R"为标识,明确列出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后记部分则包括医师的签名,药师的审核调配签名以及药品的总金额。
二、处方的分类与颜色标识
为了更加规范管理和识别,处方还有分类与颜色标识。普通处方采用白色;急诊处方,因其特殊紧急性,采用淡黄色并标注"急诊";儿科处方,考虑到儿童特殊性,采用淡绿色并标注"儿科";而对于一类精神药品,因其特殊性,采用淡红色并标注"麻、精一"。
三、书写与要求
处方的书写要求极为严格。每张处方仅限于一名患者,且字迹必须清晰,不可涂改。如有修改,需签名并注明日期。药品名称需使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禁止缩写或代号。用法用量必须明确,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述如"遵医嘱"。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还需特别注明日龄、月龄和体重。
四、特殊处方规范
除了基础规范,还有一些特殊的处方规范。如中药饮片处方,需单独开具,并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和煎煮的要求也需在药品的右上方括号内注明。中成药的处方则需基于中医辨证选药,并使用通用名称。超说明书用量的情况,需注明原因并签名。
五、处方用量限制
对于处方的用量,也有明确的限制。普通处方的用量一般不超过7日;急诊处方的用量一般不超过3日;而对于慢性病的长期处方,用量一般不超过12周,但需明确注明理由。
六、处方点评与管理
处方点评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需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的用药进行干预。对于多次违规的医师,医疗机构可以采取限制或取消其处方权的措施。
七、法规依据
处方的规范与管理主要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市医保局于2025年6月进一步明确了慢性病处方的用量规定,这也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法规的细化与补充。
处方的规范是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确保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作为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处方的规范书写和管理是每一位医疗工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