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荨麻疹湿疹诱因 中医止痒良方大解密
面对肌肤的挑战,当某些物质接触我们的皮肤时,我们感受到一种刺痛般的痒感。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痛苦几乎是日常的困扰,每当接触某些物体或品尝某些食物时,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有些人可能会遭受轻微的皮肤泛红和风团的出现,而有些人则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休克风险。这一切的源头,常常被称为过敏。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慢性疾病之一,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重点防治三大疾病之一。在中国,受到过敏困扰的患者数量更是庞大,这其中涵盖了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疾病。每年的7月8日被特别设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提醒大家对这类疾病的重视。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专家卢传坚教授。
荨麻疹和湿疹是最常见的两种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如同一位神秘侠客,其症状突然而来,风团状的风疙瘩犹如其特有的印记,许多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这些风团在24小时内会自行消退,不留痕迹。而湿疹则表现为丘疹和水疱,瘙痒不分时段,几乎让人难以忍受。湿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卢教授指出,虽然名为湿疹,但其成因却与荨麻疹截然不同。湿疹的多种类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因,总体而言,是由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急性湿疹多偏湿热,而慢性湿疹则多合并虚证。对于湿疹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湿疹和荨麻疹,还有一种名为麻疹的疾病也值得我们关注。它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病毒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而对于已经患有皮肤病的人,如真菌感染、溃疡及伴有渗液的湿疹皮损等,其皮损分泌物易沾染至正常皮肤,可能诱发自身敏感性湿疹。
卢教授强调,荨麻疹的病程可能持续数日甚至数月,且有反复发作的可能。在发作期间,除了皮肤症状外,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悸、胸闷、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而窒息。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中医对于湿疹和荨麻疹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卢教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患者尤其注重扶正固本,恢复患者自身的正气。除了内服中药治标治本外,外用药物在快速止痒方面效果更佳。日常的皮肤护理和饮食调节也是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患者来说,日常的饮食调节同样重要。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在饮食要求上有所不同。急性荨麻疹通常需要明确诱因并严格忌口;而慢性荨麻疹则需要长期调节饮食以保持病情稳定。通过综合调理和遵守饮食禁忌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卢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止痒妙招如穴位按压和耳穴贴压等帮助患者缓解瘙痒痛苦。针对急性荨麻疹的患者,病情紧迫,对忌口的要求显得尤为严格。对于这类患者而言,牛肉、羊肉、鸡鸭鹅肉等高蛋白红肉以及海鲜等海鲜类产品是必须避免的,这些食品可能加剧过敏反应。特色蔬果如竹笋、榴莲、芒果和菠萝等,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也可能成为过敏原,应当暂时避免摄入。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品也应避免触碰。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以清淡为主,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避免重口味刺激。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病程漫长,可能持续六周以上,且其诱因往往难以捉摸。尽管饮食因素相对影响较小,但患者仍需严格忌口以避免刺激。对此,卢传坚教授建议患者在确定没有过敏反应的食物后,可逐渐尝试其他食品。某些不影响病情发作的食物,可以纳入日常饮食之中。
湿疹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遵循与急性荨麻疹相同的饮食原则,并特别注意皮肤的保湿工作。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水疱渗液等症状;到了慢性期则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问题。为保持皮肤湿度,患者应在秋冬季沐浴后及时涂抹润肤露或药膏。患者还应注意穿着选择,选择柔软的纯棉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或粗糙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缓解瘙痒。
无论是荨麻疹还是湿疹,在中医的观点下,这些过敏性疾病的反复发作大多与患者的体质紧密相连。卢传坚教授指出,这些病症的根源在于先天性体质的不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性体质”。在这种内在原因的基础上,一旦接触到外界的过敏原,就会触发病情。除了避免过敏原外,患者还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强化体质、提高免疫力。只有体质得到增强,才能更有效地抵抗外邪的侵袭,从而减轻病症、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