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荨麻疹湿疹诱因中医止痒良方大解密
过敏:一种身体无声的抗议
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那种痒,仿佛身体在无声地抗议。面对同样的物体或食物,为何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如临大敌?过敏,这个词似乎成为了答案。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在中国,受到过敏困扰的患者可能超过2亿。每年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专家卢传坚教授,深入了解过敏的奥秘。
荨麻疹和湿疹是最常见的两种皮肤病。荨麻疹如同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客,来无影,去无踪。大约20%-25%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得一次荨麻疹。它悄悄地出现,留下像蚊子叮咬般的“疙瘩”,一般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而湿疹则表现为丘疹和水疱,瘙痒不分时段,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卢教授指出,湿疹与荨麻疹虽然都是皮肤病,但发病原因、表现都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湿疹是由风、湿、热邪阻滞于肌肤所致。急性湿疹多偏湿热,慢性湿疹则多合并虚证。湿疹的水疱和渗液是人体湿邪过盛的表现。
虽然荨麻疹、湿疹都带有“疹”字,但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疾病。在传染性方面,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病毒传染病之一,而荨麻疹并不具备传染性。
对于已有皮肤病基础的患者,如真菌感染、溃疡等,其皮损分泌物易沾染至正常皮肤,从而诱发自身敏感性湿疹。卢教授提醒,湿疹合并真菌感染时,真菌亦可通过接触传染。
中医对于湿疹和荨麻疹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卢教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慢性患者,治疗强调扶正固本,恢复患者自身的正气,从根本上减少慢性荨麻疹的反复发作。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药物在快速止痒方面效果更佳。卢教授分享了一些止痒妙招,如穴位按压或是耳穴贴压。在瘙痒发作时揉按合谷穴、曲池穴或足底的涌泉穴有助于止痒安眠。
对于皮肤过敏起疹的患者,日常的护理和饮食调节同样重要。卢教授强调,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在饮食要求上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严格遵守饮食禁忌,同时进行专业药物治疗、日常护理,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面对过敏,我们不仅要关注表面的症状,更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每一个痒的背后,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身体,远离过敏的困扰。针对急性荨麻疹的患者,病情紧迫,对忌口的要求显得尤为严格。对于这类患者而言,牛肉、羊肉、鸡鸭鹅肉等高蛋白红肉以及海鲜等海鲜类产品,是必须避免的。特色蔬果如竹笋、榴莲、芒果和菠萝等,还有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品,都应严格忌口。最好的饮食方式是以清淡为主,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以免刺激身体,加剧病情。
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来说,虽然病程较长,可能持续六周以上,且诱因难以明确,起病缓慢,饮食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期严格的忌口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卢传坚教授的建议是,在排除过敏性食物后,患者可以逐渐尝试其他食物。只要某些食物不影响病情发作,就可以纳入日常饮食之中。
湿疹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更加小心谨慎,除了遵循急性荨麻疹的饮食原则外,还特别需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在秋冬季节,沐浴后应及时涂抹润肤露或滋润的药膏,以保持皮肤湿度。患者还应该选择柔软的纯棉衣物,避免穿着化纤衣物或粗糙的衣服,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缓解瘙痒。
无论是荨麻疹还是湿疹,在中医看来,这些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大都与患者的体质紧密相关。卢传坚教授指出,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先天性体质不足,也就是常说的“过敏性体质”。在这种体质的基础上,一旦接触到外界的过敏原,就会触发病情。除了避免过敏原外,患者还需要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体质,从而减轻病情发作的频率和程度。通过调整饮食、加强锻炼和注意日常保健,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