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皮肤病 2022-08-04 09:54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俗话说“一朝生冻疮,年年生冻疮”,一旦冻疮形成,遇冷疼痛,遇热发痒,用药无济于事,尚无特殊治疗。
  冻疮是怎样形成的呢?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当气温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血管中的淤血、血浆渗入到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导致冻疮的发生。开始局部皮肤发红发紫有肿块,发痒或刺痛,遇热更为明显,随后可出现水泡、糜烂乃至组织坏死。
  而祖国医学认为,冻疮乃属素体肾阳不足,或气血虚弱,寒邪外袭,不胜其寒,阳气不达四末,寒凝肌肤,经脉阻隔,气血淤滞而成。轻者为皮肤络脉凝滞,成肿为斑;重者肌肉、脉络气血凝滞不通,复感邪毒,寒极化热,热甚肉腐而溃。
  中医特色―冬病夏治我们将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与冬病夏治的特色相结合,根据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受自然规律影响和制约,冬季气候寒冷,冻疮患者的脉胳凝滞,随着天气渐热,人体脉络中的气血旺盛,血脉循环畅通,冻疮进入“蛰伏期”,较少发作。此时通过适当的内服或外用药治疗,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才能促进冻疮痊愈。相反,如果在冻疮发作时,再进行治疗,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远水解不了近渴”疗效不如人意。所以,对冻疮的治疗,我们应当提倡“冬病夏治”。
  冻疮冬病夏治方法简单快捷,时间相对灵活。可选在三伏期间的任何一至两周,患者容易接受。多年来曙光医院皮肤科坚持对冻疮患者采取“冬病夏治”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如下入伏前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中医整体辩证论治,分别采用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等方法,给予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活血理气合剂、血腑逐瘀汤、当归四逆汤方等加减。又配合桂枝、细辛、当归、红花等活血温经方,煎汤1000毫升,待汤药至40℃左右将以往患处浸入,边浸泡边揉搓,每天1-2次;,也可予中成药红桂酊,将药物直接涂擦于以往患冻疮的部位,揉搓至局部发热,早晚各一次。
  家庭小验方在专业医师的辩证施治下对冻疮进行冬病夏治,固然重要,但冻疮冬病夏治的一些家庭疗法也行之有效,可以借鉴。
  1、将生姜60克或红辣椒3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5-7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曾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2、将生姜切成片,在火上烤热,然后涂搽患处,可消肿止痒。
  3、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4、用热醋涂抹,醋干后,再行涂抹,一日数次,亦可见效。
  5、用蜂蜜或植物油调和捣烂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干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8、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9、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处。
  10、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适合未溃者。
上一篇:冻疮的防治 下一篇:冻疮的预防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