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开学前及返校后健康
随着各地学校的陆续开学,校园疫情防控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其中,《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于不同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没有疫情的学校,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是首要任务。在开学前及返校后,学校的健康监测工作不能松懈。一旦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经过检测确认感染病毒的学生,必须如实报告学校并延迟返校。返校后的连续7天,学校需开展健康监测,并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指南》对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具体指导。高校发生疫情后,应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等疏散人员措施。职业院校需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暂停线下课程,转向线上教学。幼儿园和家长则需共同做好幼儿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对于不同学校的核酸检测要求也进行了明确。高等学校不再全员筛查,但对重点人员如餐饮、物流、保安、保洁等将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核酸证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但师生出入校门不再受限。
为了提升学校的疫情防控能力,《指南》要求高校加强校医院建设,设立发热门诊,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疫情高峰期间,高校可增设发热诊疗点,为师生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则设置健康观察室,为出现症状的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加强卫生室建设,配备专业人员和设施,承担防疫知识普及和应急处理职责。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确保学校的安全,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
《指南》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旨在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健康安全。随着各地的学校陆续开学,希望每个学校都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