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苏轼
《百家讲坛》中的苏轼:多维度的文学巨匠与人生轨迹者
自2012年起,《百家讲坛》多次推出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主讲的苏轼专题节目。此节目深入挖掘了苏轼(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文学成就及思想境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学巨匠与人生轨迹者的形象。
一、节目概览
康震教授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背景与诗词,引领观众领略苏轼的宦海沉浮、情感世界及超越困境的精神内核。节目共分为十集,每集都涵盖了苏轼一生的重要节点,让我们一探其究竟:
1. 青年时期:出身眉州、科举入仕,初出茅庐的锐气尽显。
2. 宦途波折:乌台诗案、黄州贬谪,以及东山再起与知难而退的抉择。
3. 晚年境遇:惠州、儋州流放期间的豁达与创作高峰。
4. 生命终点:揭示苏轼之死的背景与历史评价。
二、苏轼生平亮点
苏轼的生平可谓丰富多彩,他在文学、政治、人格及精神境界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1. 文学成就方面,苏轼开创豪放词风,提出“以诗为词”理念。其代表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他在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深厚造诣,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在政治与人格方面,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激进政策,主张务实改革。他卷入了新旧党争,多次遭贬。任地方官时,他兴修水利、赈济灾民,体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3. 在精神超越方面,苏轼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应对逆境。即使在贬谪期间,他也能保持乐观心态,如在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在儋州,他致力文化传播,培养海南首位举人。
三、节目影响与评价
《百家讲坛》的苏轼专题节目通过史料与诗词互证的方式,揭示了苏轼作为“真实的人”的复杂性,而非单一的文化符号。康震教授的讲解生动而深入,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化启示。节目强调了苏轼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坚守理想的人生态度,为当代观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参照。
四、部分相关剧集列表
1. 《苏轼(十)苏轼之死》:深入分析苏轼的晚年心境与历史评价。
2. 《东坡印象》:总结苏轼的文化影响力与民间形象。
3. 《长作岭南人》:聚焦苏轼在惠州、儋州时期的创作与生活。这些剧集都是对苏轼生平的深入,值得一看。
《百家讲坛》中的苏轼专题节目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的、多维度的苏轼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与人生轨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