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董宇辉拉黑的趣店为何惹众怒
趣店近期因为董宇辉拉黑事件引起了全网的广泛关注与抵制,背后的原因深入了其创始团队的历史背景以及转型后的商业模式,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一、校园贷的过往阴影
趣店的创始团队,特别是罗敏,被誉为“校园贷鼻祖”。早期的趣分期业务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通过零首付、低门槛的校园贷业务吸引了大量学生。随之而来的暴力催收、裸贷等恶性事件被曝光,使得部分学生陷入了债务危机,甚至因此走上了绝路。尽管监管已经介入并叫停了相关业务,但这一负面历史对公众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
二、转型之路的争议
趣店虽然转型至预制菜赛道,但公众对其转型的质疑声从未停止。罗敏宣称支持十万用户创业开店,并提供资金支持,这一举动被质疑为延续借贷扩张模式。甚至有人担忧其利用新商业模式再次剥削弱势群体,特别是针对宝妈的群体。这种担忧源于公众对其历史原罪的担忧,担心其新的商业模式只是换汤不换药。
三、董宇辉拉黑事件引发舆论风暴
罗敏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连刷礼物却被拉黑的事件,进一步点燃了公众的愤怒情绪。董宇辉的回应被解读为暗示罗敏与校园贷的关联,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趣店过去的愤怒情绪。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形成了全网声讨的态势。公众对罗敏“收割年轻人”的标签难以接受,对趣店二次创业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
四、明星合作背后的信任危机
贾乃亮、傅首尔等明星曾参与趣店预制菜的直播合作,但事件曝光后迅速解约并道歉。明星的割席行为进一步证实了公众对趣店道德问题的认知。网友指责明星为争议品牌站台是“助纣为虐”,认为他们利用影响力为校园贷“洗白”,加剧了公众对趣店的反感。
综合来看,趣店引发众怒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历史原罪与当前商业行为的双重争议。校园贷的黑历史仍未被公众遗忘,转型策略也被质疑只是表面功夫。加之明星合作与舆论事件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全网抵制。在这一事件中,公众对于企业的信任重建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