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苏轼_南乡子苏轼送述古
大健康 2025-08-22 08:52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是一首情感丰富、韵味无穷的送别词。熙宁七年(1074年),词人于杭州任通判之际,好友陈襄调任南都。陈襄离去的那一刻,苏轼追送至临平,情真意切的创作了这首词。
词作全文如下:
回首间,只见乱山横亘,而城中居住的友人已不见踪影。临平山上的那座塔,宛如孤独的守望者,亭亭净立。它迎接着西来的客人,又目送着东去的行者。在这离别之际,它的身姿更加显得孤寂而挺拔。
归途晚风凄清,初寒袭来,连梦境也难成。今夜,残灯斜照,如豆的灯火在幽暗的空间里闪烁。那灯火的光芒,就像泪珠在眼角闪烁,秋雨虽停,但心中的泪水却如绵绵细雨般难以止住。
此词的内容赏析如下:
上片描绘的是离别之景与依恋之情。起首两句通过“乱山”、“空城”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目送友人远去后的怅惘与孤独。临平山上的塔成为了一种象征,以无情之物反衬有情之人,凸显了离别的遗憾与不舍。
下片则描绘了归途的孤寂与思念之苦。晚风、梦境、残灯等意象,渲染了一种孤寂的氛围。最后一句“秋雨晴时泪不晴”,以新颖的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相结合,表达了思念之情的绵长与深沉。
此词的艺术特色在于情景交融,从实景切入,自然过渡到离情。语言凝练,运用叠词如“亭亭”、“荧荧”,增强了音韵美感和画面感。情感真挚,全词无刻意雕琢,却透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方面,陈襄与苏轼在杭州共事期间志同道合,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陈襄调任南都,苏轼深感不舍。临平山上的塔作为送别的标志,成为了词中重要的意象。回首望去,那座塔似乎在默默诉说着二人的友情与离别的哀愁。苏轼以此词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意。如需进一步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可继续其丰富的文学遗产。
上一篇:厂房租金多少一平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