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16种主要手法
深入了解各种诈骗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在当今社会,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及其防范方法,对于保护个人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将详细冒充类诈骗、利诱类诈骗、虚假服务类、技术类诈骗以及其他常见诈骗手法,同时给出防范建议。
一、冒充类诈骗
1. 冒充公检法:诈骗者谎称受害人涉案,诱骗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诱导下载虚假办案软件窃取信息。对此,我们应保持警惕,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公检法身份,不随意转账或下载未知软件。
二、利诱类诈骗
1. 返利诈骗:小额返利诱导大额充值后无法提现。要避免此类诈骗,需警惕过于诱人的返利活动,不轻易投入大量资金。
2. 虚假贷款:以“解冻金”“验资”等名义骗取费用,虚假APP无法提现。贷款时,应选择正规机构,避免轻信“无抵押”“低息”宣传。
3. 虚假中奖:要求支付“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才能领奖。遇到此类情况,应忽略处理,不要支付任何费用。
三、虚假服务类诈骗
1. 钓鱼网站:伪装成购物平台或银行官网,窃取账户密码。购物或进行银行业务时,应确保网站的真实性,避免钓鱼网站。
2. ETC/社保卡诈骗:发送虚假账户失效短信诱导点击木马链接。收到此类短信时,应提高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链接。
3. 虚假招聘:以“高薪工作”诱骗面试费、培训费。求职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轻信过于夸张的宣传。
四、技术类诈骗
1. QQ盗号诈骗:盗取账号后冒充亲友借款。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核实信息真实性。
2. AI换脸诈骗:通过视频通话伪造熟人形象索财。遇到视频通话请求时,应谨慎接听,避免被骗。
五、其他常见手法及防范建议
1. 虚假投资理财: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投资理财,避免被骗取资金。
2. 冒充房东:租房时,应核实房东身份及账户信息,避免被骗。
3. 疫情相关诈骗:警惕冒充防疫部门的电话和收费项目,避免上当受骗。
4. 情感诈骗:谨慎对待婚恋交友,避免被伪装成功人士骗取财物。
防范诈骗,牢记“三不一多”原则:不点陌生链接、不信陌生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转账多核实。警惕00/+开头的境外来电,及时接听96110反诈专线。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