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重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词汇如"追悼、吊唁、囫囵吞枣"等,理解其在文本中的具体应用。
2. 理解文章中的四个生活片段是如何紧密联系的,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深入典型事例的深层含义。
2. 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体会其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关爱劳动人民、憎恶旧社会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对鲁迅及其精神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分析四个典型事例,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难点:全面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深刻语句的隐喻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
1. 导入:通过播放《觉醒年代》中的鲁迅片段,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初读检测:进行词语闯关游戏,巩固基础词汇;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大致结构。
3. 小组讨论并文章为何选取这些事例?初步感受回忆性散文的选材特点。
第二课时:深入研读
1. 深入分析"笑谈碰壁"的语言艺术,感受其讽刺意味。
2. 角色扮演"救助车夫"场景,更直观地感受鲁迅的悲悯情怀。
3.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圈画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小练笔练习。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
1. 群文阅读:对比《故乡》《阿长与山海经》,寻找鲁迅作品的共性。
2. 辩论活动:"当代社会是否需要鲁迅精神"。
3. 创意作业:制作"鲁迅朋友圈"图文设计,以新颖的方式展现鲁迅的生活与思想。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2. 通过单元测试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进行社会调查《我们身边的"鲁迅"》,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评价其应用能力和拓展思考。
五、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书显现关爱 笑谈显露锋芒 救助彰显悲悯 女佣体现平等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展现鲁迅先生全面的人格魅力与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