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茅台被抢光
上海Costco开业茅台抢购事件回顾
在2019年8月的炎炎夏日,上海Costco首店开业,一场关于茅台酒的抢购热潮随之掀起。这场抢购潮不仅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回顾。
一、抢购背后的原因
价格魅力无法抗拒:Costco投放的飞天茅台以1498元/瓶的售价亮相,相较于当时市场价3000元/瓶,其价格近乎半价^[1][5]^。这一价格甚至低于贵州茅台的官方指导价,让消费者看到了转售获利的可能性^[1][5]^。
品牌效应加持:作为全球知名的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的低价策略以及为会员提供的优惠无疑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其首店开业,便引爆了消费热潮^[2][8]^。
二、现场情况回顾
开业首日人潮涌动:门店在上午开业便迎来了超预期的客流,入口、停车场以及结账区都出现了长时间拥堵。部分消费者甚至需要排队3小时停车、2小时结账^[2][7]^。仅开业5小时,便因人流过大而被迫暂停营业^[7][8]^。
商品抢购热潮:除茅台酒外,爱马仕包、五粮液等高价商品也迅速被抢空。茅台酒在半小时内售罄,部分区域因人流过多,货架甚至难以接近^[2][3][7]^。
三、后续发展
补货与再次抢购:面对消费者的热情,茅台在2019年9月为Costco上海店追加投放了约1万瓶飞天茅台,价格依然维持1499元/瓶。这次投放也在两天内被消费者抢购一空^[6]^。
退卡现象浮现:开业一周后,部分消费者因低价商品售罄、体验不佳等问题开始退还会员卡^[4]^。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这一事件的理性反思。
四、市场影响
渠道争议:有人认为,茅台通过Costco进行低价放量是缓解市场囤货焦虑的举措,但短期促销对长期市场价格调控的作用似乎有限^[6]^。
消费行为反思: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对低价稀缺商品的非理性追逐,以及Costco会员制模式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本土化挑战^[4][8]^。这次抢购热潮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品销售事件,更是对消费者消费观念、市场渠道策略以及跨国企业本土化运营策略的一次。
上海Costco开业时的茅台抢购事件,是一场融合了品牌效应、价格优势、消费者心理和市场策略的综合体现。这一事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购买高品质商品的机会,也为商家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