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差评遭威胁
在面临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维权。
一、证据保全
必须妥善保存相关证据。这包括但不限于与商家的交易记录,如聊天记录、订单信息以及差评内容的截图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原始证据,可以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3]^。如果受到商家的骚扰,如威胁电话或短信,也需要保存通话录音、信息截图以及号码来源信息。这些证据可以通过公证进行保全^[2][3][5]^。
二、投诉与举报渠道
1. 平台投诉:遇到问题时,首先可以向电商平台提交投诉,要求平台对涉事商家进行处罚或关闭店铺^[2][3][5]^。
2. 行政举报:如果商家威胁行为可能违反了相关法规,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2][3][5]^。
3. 消费者协会介入:还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维权,如通过消协申请调解,或向行业协会反映情况^[5][7]^。
三、司法救济途径
1. 民事诉讼:商家威胁、侮辱行为若构成民事侵权,可以起诉要求商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2][3][4]^。
2. 刑事报案:若商家存在如敲诈勒索(如索要“删帖费”)或长期恐吓等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5][8]^。
四、恶意差评行为的法律责任
对于恶意差评行为,如果评价者虚构事实、伪造消费体验,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或敲诈勒索,涉事人可能被追究刑责^[1][8]^。电商平台也有完善投诉机制的责任,若未及时处理恶意威胁的商家,可能承担管理失职责任^[7]^。
五、维权注意事项
消费者需要明确的是,真实评价是受法律保护的。商家不得以威胁手段压制消费者的监督权^[6]^。消费者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时,也应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防止自身行为被反向追责^[6]^。
以上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建议在维权过程中咨询专业律师,制定针对性的维权方案。消费者应该坚定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遵循法律的规定,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