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如何备课
教学目标:
一、语言素养:学生将掌握生字新词,如“镶”、“荷”,并理解关键词汇如“重荷”、“奇观”等。
二、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学生将能够通过默读和圈画关键词句,梳理晴天、多云、黑云天气下的日出景象,并体会按时间顺序和动态变化的描写顺序。
三、情感体验:学生将能够感受日出时的壮丽景象,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叹,并领悟“奇观”的内涵。
四、写作迁移:学生将学习如何按照景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描写,这一技能将为他们的单元习作(游记)提供重要的铺垫。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将分析日出时的动态过程,包括颜色、位置和光亮的变化。
二、难点:学生将赏析文本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感悟“奇观”背后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通过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或展示高清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的初步感受,激发对日出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简要介绍作者巴金的创作背景,强调他多次观察日出的经历。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 字词闯关:重点指导“镶”、“荷”等生字的书写,并辨析多音字“荷”的读音及“重荷”的含义。分组朗读课文,检查其他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精读品析,突破重难点
1. 重点分析晴天日出的段落,圈画描写太阳颜色、位置和光亮的语句,体会观察顺序。同时聚焦文本中的拟人句,讨论动词的妙用,感受太阳上升的艰难与壮美。
2. 对比阅读:学生小组合作对比不同天气下的日出景象,总结作者如何通过光亮变化展现云层对日出的衬托作用。
3. 情感升华:讨论结尾的反问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并结合生活经验,谈论对“奇观”的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四、总结写法,拓展迁移
1. 总结写作方法:归纳按时间顺序和动态变化的写景策略,关联单元习作要求。
2. 仿写训练:课后观察校园内的日出或日落,仿照课文结构写片段。基础生完成晴天的描写,优生尝试描述多云的情景。
五、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海上日出的动态视频和不同天气的日出对比图,辅助教学。同时提供分层作业单,包括基础题(背诵课文段落)和提高题(观察日记和仿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以上设计,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深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符合中年级语文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