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梦境作一幅画
触摸梦境的艺术:脑电波绘梦系统介绍
当夜幕低垂,梦境翩翩,你是否想过将自己的梦境具象化,让这些飘渺的影像转化为真实的画面?在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引领下,如今这一梦想已逐渐变为现实。通过脑机绘梦系统,体验者在梦中的奇思妙想被捕捉并转化为抽象的艺术画作。
脑机绘梦作品示意图展示了这一神奇技术的魅力。图片中的画面如同梦幻般的抽象艺术,仿佛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精髓,既有大师的影子,又有独特的创新。这些画作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人的脑电波数据生成。
项目负责人陈冰博士介绍,这一系统基于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深入,通过采集、分析脑电信号,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为艺术化的画面。当体验者佩戴脑机设备进入梦乡后,系统的自动捕捉记录脑电波数值,生成一幅幅独特的画作。如果梦境愉快,画面便明快活泼;若是噩梦,则画面色调偏冷暗压抑。
那么,“脑机绘梦”能否具体呈现人的梦境内容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表示,梦境内容属于个人隐私,脑电波数据只是形成一些波形,经过系统分析和算法设计转化为抽象画面,与梦境内容本身并无直接关系。这一项目为人类人机交互或脑机交互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合作,该系统的应用有望为特殊人群如自闭症儿童提供心理辅导。
展望未来,“脑机绘梦”系统有望与智能家居等设备结合,通过灯光、味觉、听觉等手段进行梦境疗愈。当体验者做噩梦时,智能家居可以自动调节环境,如微弱的灯光、轻微的音乐或淡淡的香味,引导梦境的走向,帮助人们疗愈内心的紧张或痛苦情绪。“脑机绘梦”系统在睡眠检测、健康管理及心理疗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帮助抑郁症患者调节情绪。
作为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脑机绘梦”系统将在淘宝造物节上公开亮相,展示这一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届时,人们将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一神奇系统的魅力,感受梦境与现实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