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牡蒿素可抑制肝癌细胞活性
肝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人数超过84万。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传来喜讯,陈纪军研究员的团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一种名为南牡蒿的药用植物中,发现了系列结构多样且独特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肝癌活性成分,并已经作用于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
倍半萜二聚体是蒿属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其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药理活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这次研究中,陈纪军团队发现南牡蒿的提取物对三种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他们利用多种层析方法,成功从南牡蒿的活性部位分离出36个新颖的倍半蒿二聚体,称为南牡蒿素。其中,7个化合物的结构已经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得到确认。
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博士后何小凤是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她介绍称,南牡蒿中的倍半萜二聚体展现出了极高的结构多样性,这不仅丰富了倍半萜二聚体的结构类型,而且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据了解,该团队已经从多种蒿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22个具有抗肝癌活性的新颖倍半蒿二聚体,占全球已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的半数以上。其中,南牡蒿素表现出最强的抗肝癌活性,其效果与临床一线药物索拉非尼相当。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南牡蒿素G7在正常肝细胞中显示出比索拉非尼更好的选择性和安全性。
该团队还深入开展了抗肝癌药理机制研究,发现南牡蒿素G7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滞肝癌细胞的分裂周期,从而抑制其增殖,发挥抗肝癌活性。这一发现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能从这些天然化合物中发掘出更多具有潜力的抗癌药物,为肝癌患者带来福音。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