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添加婴儿辅食 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林穗方分享了一种独特的育儿理念,强调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相比于“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促进孩子“吃”的能力。林主任认为,让孩子将“吃”视为一种功能训练和心理引导,从而使孩子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现代家庭中,许多家长习惯性地代劳孩子的饮食,甚至手把手地喂食,却忽视了孩子学习和的需求。林穗方指出,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使用杯、碗、勺等餐具,以便锻炼其吞咽和咀嚼功能。家长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主动进食的能力,让孩子从小体会饥饿和饱腹的感觉。例如,孩子满7个月时可以尝试抱着奶瓶吃奶,满10个月时则可以用杯子喝水,满12个月时则可以尝试用小勺盛食物。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进食技能,还能从中感受到自我成就感和独立性。
当面对孩子的偏食问题时,林穗方建议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拒新”反射。有的孩子初次接触新食物时可能不愿意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不喜欢。家长可以尝试多次给孩子尝试新食物,或者变换食物的形态和口味,让孩子逐渐接受并喜欢上新的食物。
对于孩子吃饭不专心的问题,林主任强调吃饭和玩耍绝对不能混在一起。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固定的进食氛围,让孩子在专心吃饭的环境中成长。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说话,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的模仿阶段,家长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来教导孩子正确的进食方式,并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
林主任还分享了一些添加辅食的原则。满6个月大的孩子必须开始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遵循从稀到稠、从泥糊状到颗粒状再到丁状食物的过渡原则;辅食最好选用新鲜食物并注意保存期限;一岁之前的食物中尽量不要添加盐、味精等刺激性调味品;果汁虽好但不如吃果肉更有营养。
林主任的育儿理念强调了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主进食能力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和,让孩子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健康、自信的小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