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
背景与战略意义
安东诺夫机场,位于基辅西北约20公里的一片战略要地,拥有长达3.5公里的跑道,足以起降大型运输机如安-124。这不仅是一个连接基辅与外界的重要货运枢纽,更是俄军计划中快速投送兵力的核心据点。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军的目标明确通过闪电突袭夺取机场,建立所谓的“空中桥梁”,以便迅速运输第76空降师等后续部队及重型装备。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南北夹击基辅,意图迫使乌军迅速崩溃。
尽管乌军未预料到俄军的突袭,但驻防的第4快速反应旅及OMEGA反恐部队在遭受攻击后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他们迅速组织反击,利用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坦克武器及炮兵火力,对俄军行动造成不小的干扰。
战斗过程
第一阶段:俄军的突袭在2月24日凌晨展开。大约200名精锐伞兵搭乘米-8直升机,在卡-52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进行超低空突袭。初期,他们迅速控制了跑道及部分建筑。原本计划后续由18-20架伊尔-76运输机投送第76空降师主力,但因乌军的反击导致机场控制权不稳,运输机被迫返航。
第二阶段:乌军第4快反旅联合总统警卫旅、欧米茄部队发起猛烈反攻。他们利用火箭炮炸毁跑道,并在机场东南侧设置炮兵观察哨,引导远程火力打击俄军阵地。由于缺乏重型装备,俄军伞兵被迫退守机场建筑物,同时清理跑道障碍物等待增援。俄军第35集团军的地面支援部队遭遇乌军反坦克分队的伏击,未能及时抵达。
第三阶段:机场控制权在24小时内多次易手。俄军先遣队一度仅剩下50人坚守,而乌军则持续以小型武器和防空导弹压制俄军直升机补给。最终,由于制空权受限、后勤补给中断以及乌军的持续增援,俄军不得不放弃完全控制机场的目标。
结果与影响
战术上的失败与战略上的调整:俄军未能建立预期的“空中桥梁”,导致后续部队无法通过运输机快速投送。这迫使俄军转向地面推进,错失了迅速战胜基辅的机会。
乌军防御韧性的凸显:乌军通过灵活的反击和火力协同,不仅有效拖延了俄军的行动,还为基辅的防御争取了宝贵时间,并大幅提振了全国抗战士气。
战争形态的转变:此役暴露了俄军在情报预判、空地协同等方面的不足,标志着俄乌冲突从“闪电战”转向了持久消耗战。
争议与细节方面,关于俄乌两军在安东诺夫机场的兵力对比一直存在争议。一些人误以为俄军以数百名伞兵对抗乌军的零防御力量,但实际上乌军的防御力量可能远超想象。除了跑道被毁外,乌军的持续防空威胁以及俄军的通信中断也被认为是导致伊尔-76运输机无法降落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