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回应主汛期防汛
关于主汛期防汛工作的全面强化措施
近期,应急管理部针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进行了深入的风险研判、实战演练及全面部署,以确保我国安全度汛。这一重要的防汛工作,关乎着无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一、主汛期自然灾害风险的细致研判
针对洪涝与风雹灾害,我们密切关注南方地区的天气变化,特别是云南东南部、江南、华南等地,因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风险。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关键期,也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凌汛风险。森林火灾和地质灾害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点。北京、河北、山西等20余省份的森林火险等级较高,而山西、湖北等10余省份的部分地区也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风险。
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显著加强
在极端条件下,通信的畅通无阻至关重要。湖北省近期开展的“三断”场景下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演练,展示了我们在极端情况下的通信能力。通过卫星电话、无人机救援平台等手段,确保灾害现场通信枢纽的快速搭建,并在灾后6小时内恢复通信。我们也加强了基层的能力提升,要求市县乡镇建立通信保障分队,确保通信的畅通。
三、防汛隐患的排查与响应部署
我们建立了滚动会商与动态研判机制,针对寒潮、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进行重点排查。在山西、河南等地区的防汛薄弱环节,我们更是加强了排查力度。我们也要求各级部门细化应急预案,提前部署救援力量和物资,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
四、前置备勤与救援力量调配
在重点区域,如雄安新区、徐水区,我们部署了森林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执行防汛抢险前置备勤任务。这不仅确保了第一时间处置险情的能力,也展示了我们的实战能力。我们强调救援队伍需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加强信息共享和任务协同,保障救援行动的高效安全。
五、多部门协同与社会动员
数据支撑与预警联动是防汛工作的关键。水文部门加强实时水雨情监测和精准预报,为防汛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也重视基层联防和公众参与,通过表彰先进个人,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应急管理部通过全方位、全链条的部署,从风险预判、能力建设、隐患排查、力量前置到协同联动,系统提升了主汛期防汛减灾能力。我们坚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