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设专门养老机构只收失独老人
聚焦当下中国失独家庭:千万之上的养老挑战与北京市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的社会大潮中,失独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养老挑战。据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数量已超千万,这些失独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正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力图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近日,北京市将出台一项新的接收方案,由公办养老机构专门负责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市第五福利院将率先转型,成为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养老机构。这一改革将不涉及现住的老人,而是通过不再接收其他老人,逐渐过渡为一个专门为失独老人提供服务的福利机构。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了更好地为失独老人提供服务,本市将开展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定经济困难高龄老人服务补贴制度。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需求,今年全市将开展老年人需求评估工作,包括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等。基于这些评估结果,将确定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的自理程度不同,其养老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应鼓励其居家养老;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尤其是“三无”、“五保”对象和低收入群体,应优先安排到建设或资助的养老机构养老。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最近发布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可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这一政策无疑为失独老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养老途径。
市民政局在养老方面也在积极行动。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将转型为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目前正在进行各项筹备工作和资源整合。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改造后的福利院将只为失独老人提供服务,现有的老人不受影响。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要尽快出台失独老人接收方案,充分发挥公办兜底作用,为休养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他们能在温馨、关怀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显示了北京市对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希望这些措施能够真正帮助到这些特殊的老人,让他们在晚年能够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