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家医院试行看病指导价
从下月起,本市将正式实施一项全新的医保结算方式按病种分组付费。这一创新举措将在首批试点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等六大医保定点医院率先推行。届时,本市将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按病种分组付费的地区。
这一变革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过度医疗”问题,通过制定病种分组付费标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具体来说,这种付费方式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病症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等多种因素,将诊断相近、治疗手段相近、医疗费用相近的住院患者分为若干病组,并为每个病组设定固定的支付额度。
首批试点涵盖了108个病组,如冠状动脉搭桥、先天性心脏病和晶体手术(白内障)等都有明确的“指导价”。这个“指导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上一年同一病组的社会平均医疗费用进行动态调整。这意味着,定额标准是以本市去年医保定点三级医院诊治同一病种分组的实际费用为基础确定的。
这一政策的适用人群广泛,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人员、新农合人员以及公费医疗人员等。在费用承担方面,参保人员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对于参保人员来说,他们需要支付的是住院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医保封顶线以上的费用,以及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需要个人按比例承担的费用。而差额部分则由医保基金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的付费方式将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给参保人员。参保人员的就诊流程和医保报销范围保持不变,仍然可以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更重要的是,医药费用负担将减轻。使用《药品目录》内的药品,不再区分甲类和乙类药品,均按甲类药品纳入报销范围。这意味着,许多之前需要个人先行承担费用的药品将可以全额报销。
为了确保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医院在结算费用时将会向患者出具两联清单。一联是实际支付的按病种分组付费的费用分解清单,另一联则是实际发生的逐个药品和诊疗项目的明细清单。这样,患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费用构成。
尽管这种按病种分组付费的方式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市卫生局也表示,他们将会对试点医院的病案填写情况进行考核,并组织专业审核队伍定期检查,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不受影响。
这一新的医保结算方式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减轻他们的医药费用负担,同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们期待这一举措能够带来更加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