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没有军训?其中又有哪些项目呢

大健康 2025-04-18 15:00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在中国,军训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当时,由于诸侯间的战争日益频繁,统治者对军事训练给予了极高的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

自西周起,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其中官学又分为“国学”和“乡学”,并且设立了“小学”和“大学”两个层次。在“大学”里,以“六艺”作为标准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便是古代的军训。

随着历史的演进,军事教育的地位在诸国纷争的时期愈发凸显。各国都加强了军事人才的教育和训练,军训成为官办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就连私学也重视军训,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先驱,他在教育过程中,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同等重要。

到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对学生军训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学校军训开始走下坡路。秦朝统一后,除加强边防外,用兵的机会变得极少。为了防范平民造反,秦始皇帝下令拆除城郭、收缴兵器。虽然学校军训逐渐萧条,却并未被废止,私学教育中仍包含射御等军事训练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开始大力削减武力装备,国家教育重点由学武转为修文。唐太宗李世民虽以武功定天下,但治国时却强调以文德绥海内。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学校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品,军训被废止。

进入宋明时期,理学开始萌芽,形成了重读书轻实践、重轻活动的教育理念。文武科举的分离,以及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推向高潮,使得武将地位被书生士子全面赶超。明清之际的教育家颜元对此深恶痛绝,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轻视军事教育。

在明、清两朝开国时期,由于以武得天下,因此重视学校的军事教育。明朝要求国子学和县学学生都要习射,并在科举考试中加试“射”、“骑”科目。清朝初期也重视文武并重,从官学、国学到地方学都开设骑射课程。随着程朱理学的盛行以及科举八股文的兴起,明、清初的学校军训终究未能从复兴走向发展。

清末时期,面对列强的欺凌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全国上下意识到了“强兵尚武”的重要性,遂又兴起了一波尚武的小高潮。尽管如此,中国的军训历史发展曲折多变,经历了从重视到忽视再到重视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军训依然是培养公民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传承历史文化、铭记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上一篇:美容店加盟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