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手机上瘾应列为精神病
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的通信工具,也是娱乐工具。您是否发现自己总是离不开手机,即使片刻不查看手机也会感到不安?是否常常在思考时,不自觉地被手机上新接收的信息所吸引?如果是这样,那么您或许已经步入了“手机上瘾”的行列。
新加坡的一些精神病专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向卫生部门提出倡议,建议将网络成瘾症和手机上瘾症列为重点关注的精神健康问题。实际上,早在2013年,尼尔森媒体监测公司的一份报告已经揭示了新加坡和香港在亚太地区拥有最高的手机普及率。在新加坡,拥有具备上网和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的人口比例高达近87%。更令人惊讶的是,新加坡人每次在社交媒体上浏览的时间长达38分钟,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两倍。
过去网络游戏成瘾是主要的网络成瘾症状,然而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成为新的“沉迷之地”。与此网络成瘾并未被正式列入的精神疾病手册中,而是被列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附录项目。对此现象,新加坡鹰阁医疗中心的精神病医生艾德里安王提出,手机上瘾症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医生Tan Kian Hian指出,智能手机的出现导致街头巷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他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这些年轻人在走路、排队甚至过马路时都在玩手机。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南洋理工大学的特丽莎林教授对手机上瘾的定义是用户频繁查看手机或者无法使用手机时表现出对数码设备的强烈渴望和焦虑情绪,这会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同时他也提醒家长们,不要为了安抚哭闹的孩子而给他们过早接触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此南阳理工大学的学生发起了名为“把手机调到朋友模式”的活动,鼓励大家在社交时放下手机。新加坡计划在今年年中为学前儿童的父母开展“网络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教导家长如何合理引导孩子使用数码设备。
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关注手机上瘾问题。除了学校和医疗机构之外,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我们需要认识到手机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需要合理地使用它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人们回归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