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捐小学被曝荒废
古天乐捐建学校的风云变迁
时光回溯到2009年,古天乐通过香港慈恩基金会慷慨解囊,捐赠18万港币,在贵州遵义与当地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座标志性的教育建筑“红光古天乐小学”。这所学校在2010年6月顺利竣工,正式投入使用,也是古天乐在内地捐建的众多学校中的佼佼者,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与期望。
近日有网友实地探访却发现,这所曾经充满活力的学校如今已面目全非。教学楼废弃多年,杂草丛生,教学设备老化,似乎已经停办了三至四年。令人惊讶的是,这所学校的实际使用时间仅有短短的5至6年。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所学校的荒废呢?随着当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村民选择迁居城市,导致生源大量流失。周边新建了条件更好的学校,也加速了这一趋势。面对这一现实,学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针对这一现象,官方给出了回应:这所小学已经转型为老年活动中心。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尝试,旨在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这一决策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部分网友对古天乐的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他“沽名钓誉”,捐建学校只是为了炒作。更多的人选择站在古天乐这一边。他们认为,学校的荒废是社会发展、教育资源整合的必然结果,而非古天乐个人的责任。古天乐的慈善初衷已经实现,他为当地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至于学校的命名,也是按照慈善捐款规定进行的,便于追责。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慈善项目的案例,更是引发了人们对慈善项目可持续性的思考。尽管有争议,但多数人认为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应该归咎于捐赠者。值得一提的是,古天乐的慈善事业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他累计捐建的学校、医疗室和水井数量已经超过了百所,仍然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时间线梳理:
2009年12月:红光古天乐小学奠基动工。
2010年6月:学校竣工并开学,迎来首批学生。
2016年前后:由于生源不足,学校逐步停用。
2021年7月:学校荒废现状被曝光,引发社会关注。官方回应称学校已改造为老年活动中心。
这一事件凸显了慈善项目与社会变迁的复杂性。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慈善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应该为古天乐的长期、务实的公益贡献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