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角膜病研究获新突破 患者重现光明为期不

大健康 2025-04-15 07:04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角膜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特别是在我国,约有300万名角膜盲患者,且每年以约10万例的速度递增。其中,真菌性角膜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攀升至一些省和地区角膜盲的首位,占比高达34.8%~61.9%。

这一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团队的关注。他们完成的“感染性角膜病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的成果不仅使数以万计的患者重见光明,也使我国在感染性角膜病研究及防治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感染性角膜病的严重性在于,单纯的药物很难有效控制,即使治愈也会留下角膜瘢痕,导致视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项目组经过20余年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真菌菌种的菌丝在角膜内存在水平或垂直不同生长方式”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属镰刀菌属,其大多数菌丝是水平生长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采用板层角膜移植术来治疗,保留深层的自身组织,大大降低术后的排斥风险。

项目组还提出了角膜组织是单疱病毒又一潜伏地和复发源地的理论,并在此指导下应用角膜移植术清除角膜潜伏灶,使疾病复发率大幅下降。针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植物和泥土外伤,项目组研制的创新药物“眼内植入长效型环孢素A缓释系统”,成功挽救了许多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导致失明的患者。

随着美瞳隐形眼镜的普及,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不断增多。谢立信院士团队的创新理论和技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我国在感染性角膜病研究和防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创新理论如果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对于深受感染性角膜炎困扰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创新理论能够在未来为更多人带去光明和希望。

上一篇:大理寺少年游在线观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