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揭示头号“杀手”绿脓杆菌传播机制

大健康 2025-04-14 09:13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中国科技大学揭示绿脓杆菌致命传播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头号“杀手”细菌绿脓杆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绿脓杆菌是免疫缺失患者,如重度烧伤、艾滋病及囊肿纤维化患者的头号健康威胁。这一致命细菌的传播机制最近被该校金帆教授团队解密。

绿脓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机会性致病菌。由于它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受性,并且能够轻易地附着在各种医疗器械和伤口表面,因此在医院内发生的急性感染中,绿脓杆菌感染占到了90%以上。该细菌特别能够在囊肿纤维化病人的肺部形成多细菌的聚集体,即生物被膜,造成无法治疗的慢性感染,最终导致患者因肺衰竭而死亡。

在国际上有许多关于绿脓杆菌抗菌表面的研究,这些研究通常关注于通过物理化学修饰减少细菌表面的粘附来达到抗菌效果。关于绿脓杆菌如何粘附到软表面,比如皮肤,以及在这种软表面上传播的机制仍然不清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金帆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绿脓杆菌在表面运动、适应和发展的机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发现,在软表面爬行的绿脓杆菌可以利用其菌毛的伸展和收缩实现高速弹射运动,有效降低表面的有效粘度,从而减小细菌爬行时的阻力。这种独特的适应机制使细菌能够在软表面上迅速扩散,大大提高了在软组织表面如烧伤表面形成细菌聚集体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无法治愈的感染。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绿脓杆菌如何对器官组织(通常为软表面)造成感染的初始机制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重要成果已被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标志着我国在绿脓杆菌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于囊肿纤维化等免疫受损的患者来说,这一研究无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相关治疗策略的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进行中。

上一篇:在公司加班被上司要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