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有名无份 基层医网难筑牢
村医:无名有实,困境中的基层医疗守护者
深入了解后,我们不禁对村医这一群体产生深深的敬意与忧虑。他们作为不在编的医生,处于正规医院与私人诊所之间的特殊位置,没有工资、没有保险,却承担着支撑一个村落基础医疗的重任。他们,可谓有医“名”而无医“份”。
他们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日常的诊疗,还承担着公共卫生的职责,如建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出诊等。可以说,他们是公家的活儿,却吃着自家的饭。他们的付出与收入并不对等,每月的收入仅多元,这样的待遇让他们对未来充满隐忧。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卫生局副局长郭淑芹指出,虽然村卫生室已被纳入农村三级公共卫生网,并实行了一体化管理,但村医的劳动关系仍不明确,缺乏法律定位。乡村医生的技术能力、工作强度及行业风险不同于一般农民,然而他们的身份仍是农民,无法享受到与职业相关的待遇。
更令人担忧的是,村医的岗位无人问津,优秀的人才难以引进,现有的村医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村甚至出现了“有室无医”的尴尬局面。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因待遇问题、工作环境艰苦而不愿到村卫生站工作,而技术较好的乡村医生则通过考试进入乡镇卫生院,甚至县医院,导致基层医生队伍后继乏人。
村医是最基层的健康守护者,他们的困境不仅关系到基层医疗网络的稳定,更关系到新医改的成果能否真正惠及每一个村落。他们的收入、待遇、职业发展等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基层医疗的“网底”不被打破,确保每一个村落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们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村医这一群体,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到基层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基层医疗的顺利进行,确保每一个村落的健康有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