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美国扣货 李宁公司回应
事件背景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在2025年2月宣布了一个重大行动:自3月14日起,所有美国入境口岸都将扣押李宁公司的货物。这一决定的背后,是CBP对李宁供应链的调查结果,指出其“涉及朝鲜劳工”。CBP援用了美国《通过制裁打击美国对手法》(CAATSA)作为行动的依据。对于这一决定,CBP要求李宁公司在30天内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其商品并未使用强迫劳动,否则货物将面临被没收的命运。
李宁公司的回应
李宁公司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坚决否认了CBP的指控,称该指控“不实且具有误导性”。李宁公司明确表示,在供应商管理中从未发现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行为,并且公司严格遵守中国法律以及国际劳工权益标准。李宁公司也对其供应链管理体系表达了信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并指出CBP的指控并未提供具体的证据来源。
中方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美国的这一行动表示了反对,称此举是“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的体现,不符合国际法的精神。舆论也普遍认为,美国的这一行动似乎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类似于之前针对新疆棉事件对中企的打压。
事件的影响与后续发展
对于李宁公司来说,尽管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这一事件无疑会对公司的国际供应链布局和品牌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样的风险,许多专家建议中企应加强市场多元化,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并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截止到2025年6月,美国延长了对华部分商品的关税豁免期至8月31日,但关于李宁事件的进展却尚未有明确消息。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国际贸易中的政治化倾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自身权益,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企业在法律、外交等方面的努力,也需要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商业竞争力,以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