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回应厦大新闻学教授
张雪峰与厦门大学新闻学教授邹振东之间关于“新闻学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争论,在2023年的高考季节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以下是这场风波的关键点梳理:
一、争议的起源
张雪峰在一次直播中针对高考生家长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孩子非要报考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他认为新闻学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就业前景堪忧。他提出的论据包括:新闻行业的竞争激烈,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使得就业机会减少,而且大部分的新闻学毕业生并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二、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的回应
态度: 邹振东教授承认张雪峰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但他不同意张雪峰的结论。他认为简单地得出“新闻传播专业不值得选择”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观点:
1. 新闻学需要适应时代的变革,但其专业价值不应被全盘否定。
2. 张雪峰虽然不是新闻科班出身,但其作为网红的影响力巨大,对于专业的建议需要谨慎对待。
3. 邹教授公开承认新闻专业的就业压力确实存在,甚至坦言需要一学期的时间为学生寻找工作机会。
三、张雪峰的后续回应
1. 共情黄渤: 张雪峰引用电影演员黄渤的台词“没完了吗你?”来表达自己面对舆论压力的心情。
2. 立场重申: 他再次强调自己的建议主要是针对普通家庭的学生,优先考虑的是“能吃饭”的专业,而非理想化的选择。
3. 澄清背景: 在一次2024年的直播中,他解释之前的争议片段是针对新疆高分学生的个案建议,并非全面否定新闻学。
四、舆论反应
网友支持张雪峰: 认为他的建议务实,切中了普通家庭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界争议: 部分教授批评他的言论过于片面,可能会误导考生;但也有学者呼吁新闻教育需要进行自我革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五、事件的影响
这场争论引发了关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广泛讨论。张雪峰此后在言论上更加谨慎,更注重解释建议的具体背景和考虑因素。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专业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就业前景、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而对于教育和学术界来说,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也是值得深入研究和的问题。
如需更深入地了解双方的观点细节,建议查阅相关的访谈或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