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木雕(上海木雕大师)
上海,作为中国的工艺美术重镇,其木雕艺术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精致细腻与西方艺术的创新精神,铸就了别具一格的“海派木雕”艺术体系。以下是关于海派木雕及其代表性大师的解读:
一、流派纷呈,技艺非凡
黄杨木雕,以黄杨木为材,因其材质坚韧、纹理细腻而独步天下。这一技艺经过八道精细工序,包括泥塑构稿与选材取料等。徐宝庆大师开创的海派黄杨木雕,更是融合了西洋雕刻技法与中国民俗题材,其创作的《回娘家》《司马光砸缸》等作品,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这一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紫檀雕刻,以紫檀木为原料,技艺源自明清宫廷工艺。屠杰、喻立新等大师是这一技艺的杰出代表。屠杰的《世纪观音》《万世师表》被泰国皇室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展现了紫檀雕刻的无穷魅力。
白木雕与红木雕也是海派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木雕的代表作如《龙船》《蟠桃胜会》以构图丰满、刀法精细著称。红木雕刻则多采用传统榫卯结构,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二、大师风采,传承有序
徐宝庆大师不仅是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其作品中西合璧的技法与市井生活的题材也深受人们喜爱。其弟子侯志飞、毛关福等延续其风格,毛关福的《展宏图》等作品更是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陈华明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虽已80岁高龄仍活跃于教学,其代表作《牧笛》《夺冠》展现了传统与时代的完美结合。喻立新则是紫檀雕刻的非遗传承人,其作品涵盖山水、人物等题材,多件被国家级机构收藏。新生代传承人也通过“清和拾遗”传习班不断成长,常俊杰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更是推动了黄杨木雕技艺的创新发展。
三、保护与创新并重
为了推广和保护海派木雕艺术,长桥街道通过非遗集市、艺术夜校等多种形式普及黄杨木雕艺术,吸引青年群体的参与。2024年,上海将举办首届“海派木雕展”,届时将有28位艺术家参展,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也设有徐宝庆作品专柜,常年向公众开放。
上海木雕艺术在师徒传承、学院教育和社会化推广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骄傲。在海派木雕的世界里,无论是黄杨木雕、紫檀雕刻还是其他流派,都在不断诉说着工匠精神的传奇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