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激10》拍成了复仇者联盟
《速激10》:复联式的飙车盛宴与争议漩涡
《速度与激情10》这部备受瞩目的电影,无疑成为了今年最引人瞩目的动作大片之一。从主创阵容、制作规模与成本、剧情设定与叙事风格、观众评价到IP发展路径,都引发了广大影迷的热烈讨论。
一、主创阵容对标复仇者联盟
影片集结了范迪塞尔、查理兹塞隆、杰森斯坦森等备受喜爱的系列核心演员,星光熠熠。更为亮眼的是,新增的“海王”杰森莫玛、“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和“神奇女侠”盖尔加朵等漫威/DC超级英雄演员的加盟,形成了一场全明星的盛宴。这样的跨IP演员联动,让人不禁联想到《复仇者联盟》的群像模式。
二、制作规模与成本飙升
环球影业为《速激10》投入的3.4亿美元预算,足以让其跻身好莱坞大片行列。与《复仇者联盟4》和《阿凡达2》等大片相比,其制作成本可谓不相上下。影片中大量的高成本特效场景,如全球多地实景拍摄、爆炸与飞车特技等,都在试图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弥补剧情上的短板。
三、剧情设定与叙事风格的转变
影片的魔幻化情节延续前作的“反物理”设定,如飞车撞卫星、角色“死而复生”等,让剧情逻辑逐渐让位于视觉奇观。新反派但丁的塑造,被描述为“邪魅狂狷”,其夸张表演风格与漫威“洛基”等角色相似,进一步强化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既视感。而影片的团队集结模式,则通过多角色分头行动、暗示后续联合作战的方式收尾,与《复仇者联盟》系列的分支铺垫颇为相似。
四、观众评价的两极分化
对于这部影片,观众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观众们为巨星云集和爆米花式爽片的组合而买单,认为动作场面和情怀元素足够吸引人。另一方面,批评者则指责剧情混乱、逻辑硬伤频出,例如主角光环过重、过度依赖口号推动剧情等。
五、IP发展路径的争议
《速度与激情》系列从早期的街头飙车片转型为“超级英雄式动作大片”,这一转变被指与《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的魔幻化路线相似。制作方似乎更倾向于用特效和明星阵容来维持IP热度,而非深耕故事。这一转变引发了关于IP发展路径的争议。
《速激10》试图通过复联式的全明星阵容、高成本特效和夸张叙事来延续IP的生命力。剧情失控的问题也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种转型既反映了商业大片的流量密码,同时也暴露了系列在创新力方面的瓶颈。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仍然值得我们去影院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