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痛长皮疹 带状疱疹保健4要诀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病毒也悄然活跃起来。在皮肤科门诊,时常会有一些患者皮肤出现刺痛、烧灼感,或是出现水痘状水泡,经诊断后发现他们患上了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皮蛇”或“飞蛇”,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单侧且带状分布的水疱病灶。这并不是初次感染,而是潜伏在神经节的病毒在特定情况下的再度活化。
这种病症的发作与免疫力下降息息相关。无论是情绪受挫、工作压力、熬夜、疾病,还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带状疱疹虽然总体上没有太大危险性,但它带来的疼痛却是实实在在的。即使水泡消失,疼痛可能依然持续,这就是所谓的疱疹后神经痛。尤其对于老年人,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带状疱疹的水泡最常出现在躯干和臀部,但如果相关部位的神经被波及,也可能出现在脸上、头上、手臂上及腿上。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水泡出现在眼睛上,需要特别小心护理,因为可能会造成眼睛的永久损害,甚至导致失明。
当带状疱疹发作时,主要症状包括神经痛和皮疹。很多人先感到神经痛,几天后才会出现皮疹,也有少部分人两者同时出现或症状出现的顺序相反。
一旦患上带状疱疹,如何处理成为关键。皮肤科专家建议遵循以下四点:
1. 依照医师的指示用药,不要自行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2. 避免挑破水泡,以免引发细菌感染。
3.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患处,减少水泡被磨破的风险。
4. 注意生活作息,多休息,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有助于康复。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至关重要。最近,带状疱疹疫苗的出现为预防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台湾地区已引进该疫苗,有需要的民众可以咨询医学中心。
带状疱疹疫苗的出现为降低病毒活性、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有效手段。如果您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带状疱疹的症状,请及早求诊于皮肤科或疼痛科医师,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