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医学生跪地边哭边救人
在那阳光明媚的2020年6月22日下午,一场生命危机在上海市的龙居路附近上演。一名老者突然昏厥在地,命悬一线。就在一名年轻的身影唐玮鲜,这位刚刚踏入医学领域仅一个月的实习医生,恰好在附近路过。面对这场危机,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展开了一场生命的救援。
她的心跳在加速,她的双手在颤抖。但她知道,此刻必须挺身而出。初步判断老人的心跳和呼吸逐渐微弱,她立即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跪地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在这过程中,她首次面对真实急救场景的紧张情绪,使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但那双坚定的手并未停止按压和人工呼吸。“我特别害怕有一个人就这样从我眼前离开,而我什么都没做”,她事后回忆道。她的努力持续了大约十五分钟,直到救护车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这位年轻的医学生名叫唐玮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事发时她才刚刚开始实习生涯,对于真人急救并无经验。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她心中充满了焦虑和矛盾。一方面,她深知施救的风险和可能面临的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她无法忍受看到生命的流逝而不施以援手。最终,她选择了挺身而出。事后,她因自责“未有效帮助老人”而情绪低落。尽管公众和媒体对她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家属也公开表示感谢,但她仍然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个事件不仅仅是对唐玮鲜个人的一次考验,更是引发了公众对于急救知识普及的思考。一个实习医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都能展现出勇气和脆弱,那么普通人是否也应该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呢?这个事件也成为了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与“职业责任”的典型案例。唐玮鲜的行为展现了医学生在面对生命危机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今,每当人们提及此事,都会为这位年轻医学生的勇敢和善良而动容。她的行为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传递了一种精神:在生命面前,人人都有能力成为拯救者的角色。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在面对生死关头时,都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