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生活常识 2025-04-26 13:01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一、定义与由来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独特的称谓,源自中国早期历史中的一个特定群体。这个群体特指那些在1929年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十天大会”上形成的激进派成员,共计29人。其中,由于徐以新的立场摇摆,被戏称为“半个”,因此得名“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个群体以王明为核心,主张全面借鉴苏联的革命经验。在党内,他们一度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成员名单

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的面纱:

1. 王明(陈绍禹),安徽金寨人,是这个群体的领袖,后来叛逃苏联。

2. 博古(秦邦宪),江苏无锡人,曾任红军最高负责人,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撤职。

3. 张闻天(洛甫),上海人,曾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复出。

4. 王稼祥,安徽宣城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人物。

5. 盛忠亮,湖南石门人,后来叛变加入了中统。

6. 沈泽民,浙江桐乡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建设者。

7. 陈昌浩,湖北武汉人,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

8. 张琴秋,沈泽民之妻,是红军中的女将领。

除此之外,还有何子述、凯丰(何克全)、杨尚昆、夏曦等成员。由于史料的差异,具体名单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历史背景与形成过程

这个群体的形成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1. 莫斯科中山大学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众多的政治骨干。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冯玉祥的子女等都曾在此学习。

2. 1929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学内部因处理“托派批评事件”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王明、博古等人站在了校方的立场,与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对立,最终形成了“二十八个半”的派系。

3. 这个群体深受苏联政治氛围的影响,他们主张“布尔什维克化”,但由于脱离了中国实际,导致了左倾错误的出现。

四、历史影响与人物结局

这个群体在党内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王明等人曾掌控中央领导权,推行的路线脱离了实际,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等重大挫折。

2. 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路线,张闻天、王稼祥等人开始支持毛泽东,这个群体逐渐失去了势力。

3. 群体的成员有着不同的归宿。王明、孟庆树等流亡苏联;博古因飞机失事遇难;张闻天、王稼祥等继续参与革命;盛忠亮、李竹声等则叛变投敌。

五、争议与评价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并非一个正式的组织名称,这个称谓最初源于余笃三等反对者的讽刺。尽管部分成员后期转向了正确的路线,但这个群体整体被视为左倾教条主义的代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空调出风口滴水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