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曾供应全世界为何国内一盒难求

生活常识 2025-04-24 17:25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在昔日的全球抗原检测试剂市场中,中国曾独领风骚,掌握着全球的主要产能。就在2022年底,国内却出现了罕见的“一盒难求”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因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出口转国内销售的资质壁垒

曾经那些为海外供应抗原的巨头们,因国内销售资质的限制,无法轻松将出口产能转为国内供应。国内获得抗原注册证的审批需要长达两年之久,而出口资质的审批则相对简单。虽然拥有出口资质的数百家企业众多,但仅有四十余家具备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资质。部分企业在海外需求缩减后,已经减少了产能,且由于认为国内需求具有短期性,不愿投入成本重新申请国内资质。

二、需求激增与产能调整的滞后

在2022年12月之前,国内主要聚焦核酸检测,抗原并未被纳入常规防疫物资之列,因此生产企业并未储备足够的产能。“新十条”发布后的一周内,抗原的终端需求量便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量。面对突如其来的需求爆发,厂商不得不临时增加排班、购置设备以逐步提升产能。由于员工感染导致的生产人手不足以及物流延迟导致的上游物料供应问题,百万级的订单难以得到及时的交付。

三、流通环节的混乱推高价格与短缺

部分社区团购团长、微商等中间商的涌入,加剧了流通环节的混乱。他们将出厂价仅为2-3元/人份的抗原层层加价至40元/人份,导致终端市场一片混乱。药店和电商平台的主要库存面向医疗机构,并未提前对个人消费者的激增需求进行备货,这也加剧了供需矛盾。

四、成本与价格的双重上涨

进入12月后,工厂为了扩产而增加了人力成本,出厂价从原本的1元/支上涨至3元/支。而经销商则将零售价推高至10-40元/支的区间,远超过合理范围,这不仅加剧了消费者的购买压力,也进一步刺激了囤货行为。

“一盒难求”的现象背后,是资质壁垒、产能调整滞后、流通环节的混乱以及成本与价格的双重上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物资供应链的弹性不足,也揭示了市场调节机制的暂时失灵。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